Monday, February 25, 2013

那些年,一起團結過的日子(1)

(刊於AM73020132月25)

最近「沙士」十載,沈祖堯醫生感嘆香港在抗疫時期縱使全城恐慌,近三百人病逝,卻全城團結。反觀今天歌舞昇平卻紛爭不斷,社會一盆散沙。抗疫英雄的觀察的確值得我們反思。「沙士」十年後,今天香港人的健康及經濟已完全恢復,社會凝聚力卻背道而馳。回想2003年,失業率8%,通縮6%,1蚊雞都無人買,逾20萬個家庭負資產。然而,當每個人都愁眉苦「罩」之時,香港人仍團結一心齊抗疫症困境。相反,現在幾乎全民就業,有工無人做, 今年度庫房又爆棚。何以繁華盛世之時,怨氣卻比十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歸根究柢,今天香港缺乏的是兩個字——信任。市民不信任政府,令很多口號、疑似、陰謀論可以輕易變成信念甚至仇恨。每天看電視或閱報,彷彿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地產商、西環治港、新界東北成為深圳後花園等便成事實。這些口號在大家「唸口簧」下習非成是,形成負面心理作用(Nocebo Effect),潛移默化令大家對政府零信任,讓香港這個環顧全球明明已很好的一頭家,終日家嘈屋閉、永無寧日。官商勾結真有其事?上周五的三辣招明顯直接影響地產商,長實分拆酒店房間,政府表明高度關注並立即調查。客觀看來,這應是「官商對著幹」的證據。

有人把現今社會信任低落歸咎於缺乏民主。但回想起英治時期,香港在沒有民主機制下仍信任政府。現今政府其實比殖民年代已加倍認真聆聽大眾聲音——現屆政府在首八個月內,一連串措施都回應市民訴求,針對核心問題。市民希望政府調控樓市,政府隨即接二連三推出措施如額外印花稅等,一面倒傾斜首次置業和真正用家;奶粉被搶購,立即推出措施穩定供應,協助港媽安心照顧小孩;中產擔心上不了車,便有綠悠雅苑、港人港地;社會反對太多自由行,數月前便叫停一簽多行;為應付老人貧窮,千辛萬苦捱過拉布推出長者津貼,4月起惠及40萬長者,涉及每年60億;甚至一些市民還未熱烈關注至上街要求的議題,例如為改善空氣污染,投入100億更換柴油車;為建構無障礙社區,在每個天橋上興建電梯,為老人、小孩和殘疾人士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這一切都是以港人利益為本、積極主動(proactive)的措施,但港人似乎沒有欣賞承認,對政府的不信任近乎非理性——無論政府推行甚麽也質疑。信任乃聯繫夫婦、朋友、家庭、學校、公司以至社會的最關鍵要素。假如我們相信外間的陰謀論,相信對方有壞心腸的話,那這一段段關係、一個個組織,最終都必定潰散。

沙士一役的三個教訓,就是團結、理性客觀和專業精神。回想「沙士」時期,為了抗疫——封鎖、隔離、停課等一個個「難啃」但必要的措施,我們在理性客觀考慮下都即學即用。全民戴口罩(話說回來,當年香港不夠口罩,我們也是從中國輸入口罩)、勤洗手,即使辛苦,也攜手驅走病魔。冷靜及理性終於令香港走出「沙士」陰霾,這種精神正是此刻香港最需要的。我們除了要延續當年的健康習慣,如餐廳裏的黑白筷子(公筷),傷風都應戴口罩等,更重要的是要在逆境中團結,臨危不亂,用理智解決問題。當年醫生們樂業無私,到最後一刻也不放棄病人;今天我們也應做個專業的市民,理性客觀思考,團結地堅守崗位,共建香港。因為歷史是由團結、理性、有責任感和承擔的人而寫的。至於何出此言,且待下回分解。

Monday, February 18, 2013

令港人驕傲、外人羨慕的香港新年!

(刊於AM73020132月18)

踏入蛇年,首先恭祝各位讀者萬事如意,龍馬精神,新一年發奮圖強、積極建港!

今個農曆新年,港人舉家外出慶祝,喜氣洋洋,市面洋溢大盛之勢和家庭溫暖:維園年宵市場逼爆,咕臣、飾物接連加價也火速售罄;食肆爆滿,有酒樓要一晚分三輪吃團年飯;年初三馬場入場人數破歷史新高;林村許願樹吸引大量市民扶老攜幼慕名而至,林村變成了「百姓村」;近50萬人普天同慶、無分階級趁熱鬧觀賞煙花和花車巡遊,為歷來最多!

新年大旺市,其實也是香港黃金五年的具體寫照,讓我們提前一瞥創造黃金50年的客觀方程式——離不開善用中國及全球給香港服務業發展的機遇。在全球各國均為國民如何開飯而煩惱,香港人卻仍有心情上街慶祝、看煙花、賭賭馬,撇除無日無之的政治謾罵,確是人間樂土!當美國QE1、2、3也未見其效、背負數以萬億計債券過新年也要拖延;歐洲近20年來首次全年四季皆陷衰退,大阿哥德國GDP收縮0.6%,英國更有360萬離婚人士因搬不起家而被迫繼續同住;連中國也不能保八,各大城市過了一個霧霾深鎖的春節……全球一片嘆息聲下,香港卻全民就業、加薪,零售額年年新高,政府持續有巨額盈餘,確是令港人驕傲、外人羨慕的理想成績!我們又怎可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化大,任由噪音、謾罵把我們分化,使我們忘記客觀上是多麼幸福?

我們前年出版的第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香港在黃金五年可錄得逾3,500億元財政盈餘,若今年亦可一如我們所料錄得700億元盈餘的話,我們便在坊間一片唱淡之聲中「連中三元」了!預測準確,卻令我心情沉重——幾年前大家可能仍不信2010至14年香港可在全球經濟滿目瘡痍下獨善其身成為「百毒不侵之港」,但現在事實已硬繃繃放在眼前,若我們再不利用客觀機遇便責無旁貸!面對軟硬件雙樽頸(twin bottlenecks),我們不能繼續做守財奴,而要動用豐厚儲備投資軟硬件、把握機會造大個餅了!

在一片繁榮中,我們絕不能得意忘形而忘記幫助社會上較弱勢的一群,因為只有人性化、富同理心的社會才能成為令人羨慕的國際都會。短線而言,但願在今年4月起向40萬長者發放生活津貼和預期財政預算案中將有新的紓困措施出爐下,社會各階層人士皆能享受到黃金五年豐碩成果。

最後,我希望港人明白盛勢絕非必然——若我們不配合需求加建容量,只會把好需求變成壞事,服務又貴又差,被亞洲其他對手搶盡顧客收場!試問在「新正頭」要迫內地來賓到時鐘酒店開房、瞓賭船,真是大吉利是,「唔好意思」!若大家都覺得今個農曆新年是回歸來最好的一年,便不能再死蛇爛鱔、不正視香港在全球衰退時創出大盛之勢的客觀事實,更不能再讓對人不對事的謾罵之風使我們自亂陣腳、在躍升國際都會途上蹉跎歲月,而是要主動肩負歷史責任,把握大好機會積極建設香港有史以來最美好的黃金50年,使未來50個新年更加光輝、燦爛、溫馨!

Monday, February 4, 2013

政府幫香港做全身檢查


(刊於AM73020132月4)

我過去在金融業生涯中,研究過上千間公司和不同國家的政策,見盡盛極而衰、敗盡家財、白手興家、起死回生等種種例子;而盛極而衰的公司或國家總會經歷一個轉捩點——公司或社會上下認知力不足,對形勢轉變懵然不知,處理“long lead time”長期深層次問題時無力無心,當開始有反應時已時移勢易!早前說過的曼城、威尼斯、Nokia便正正是認知不足、反應緩慢而衰落的例子。現在香港黃金五年已過了3年,亦處於未來發展的轉捩點,出路是倫敦還是威尼斯全取決於今天一念之差!

很不幸,過去5至10年的香港不論政府、市民、議員、媒體,認知力均極低,對種種潛在問題皆有嚴重“recognition lag”(認知延誤) ,問題由開始浮現至被市民關注需時極長!今日香港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5至8年前開始樓市復甦、需求回升,埋下供求失衡種子,各界卻似乎視其為「輕中之輕」;政府早預計到有80萬新移民來港,卻沒有完善人口政策協助他們融入社會……甚至現在奶粉及北區學位供應緊張,亦是政府多年來一直對中港交流衍生的需求後知後覺所致。「急市民所急」確實是施政下下策,因為市民往往最遲察覺問題;把目光放遠,做到急市民5至10年後所急,方為一個有承擔、有領導力的政府所為!

由企業管治、品牌管理的角度看,我們過往表現同樣不濟;LV、Prada、甚至香港奶粉等廣為人信的優質品牌,必具備長、中、短期的視野和策略,確保其品牌價值在未來5分鐘、5年皆不變,努力維持“brand consistency”。回首一看,你是否發覺香港品牌、公信度在回歸十多年來跌價了很多?經濟停滯、社會流動性差、公共討論質素低落,罵聲四起卻無建設性意見——如過往5年一直忽略房屋問題,現在大家卻想在5分鐘內解決!人口政策、經濟政策、「內交」政策等通通欠奉,更因長期低估香港形勢(過去3年盈餘低估達2,400億),軟、硬件投放的不足製造了硬件、人才雙樽頸(twin bottleneck),結果21世紀首10年僅25%的GDP增長遠遠落後新加坡的87%和中國的近3倍!若一家私人企業像香港般,收支預測、人才管理、財政管理通通一團糟,早已被對手打垮!

猶幸,黃金五年機遇和需求給予了我們翻身機會。我們如何可扭轉頹勢?第一步自然是誠實地照照鏡,做個詳盡全身檢查,再對症下藥。這份施政報告完全做到了這點——不但詳盡討論了香港各方面不足,更成立14個委員會針對問題逐一研究,在往績不佳的官僚、市民、傳媒之外增添一股自我認知力量,讓不同界別人士以多角度思維盡量消除以往施政的盲點,甚至狠下決心處理以往不敢碰的問題:特首矢志「從根本着手改革」暫未告急的醫療體系,更將花100億改善空氣質素!在「坦誠自省」和「承擔」兩方面,我會給政府100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我這個可能只佔港人一小撮的客觀分析員看來,這份施政報告在香港170年歷史的轉捩點,已帶頭朝香港的歷史使命踏出正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