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8, 2013

連BB也不來的「福地」?

(刊於AM730201310月28)

常言香港是個福地,那麼傳統中國人的「福」是甚麼?可用兩句形容:三妻四妾,兒孫滿堂!前者不符現代價值觀也不合法,但香港人現在卻也完全做不到「兒孫滿堂」:80年代起,香港生育率持續下滑,在2003年見底時每名女性平均一生僅孕育0.9個子女,全球最低。

數字反映港式愛情一如紫荊花,遲開花又不結果。為何港人如此不熱衷生兒育女?除了女性事業心重等全球發達國家常見現象,香港在8、90年代獨有的問題便是政治前路一片迷茫:自1979年麥理浩訪京,中英開始討論香港前途問題,及後1984年末敲定香港97回歸,大量港人懼怕中國政權而移民外地,最高峰每年有逾6萬人移民,而現在每年單程證來港新移民也不過5萬多!

在1981至98年,共有68萬港人移民他方。絕大多數國家只會歡迎正值盛年、能貢獻當地經濟的新移民,香港失去這麼多「造人大軍」,難怪香港生育率在8、90年代大幅跑輸和我們生活方式、發展程度相若的新加坡了 (1989年香港生育率僅1.3,新加坡則是2.0)。

移民潮沖走勞動力兩成壯兵,令香港好像一支足球隊「打少兩個」一樣;幸好當年香港人平均年紀尚輕,憑 “can-do spirit” 拍拍心口上陣,其餘9名球員尚可前拉後補、力保不失,經濟上平穩克服困難。

香港移民要歷盡千辛萬苦,適應陌生的新環境、從頭建立自己的事業;要學唱新國歌,學懂種花、剪草、鏟雪,亦要跟上外國時事,認清加國總理究竟是杜魯多 (Trudeau) 還是杜老誌…亦因如此,他們也成為了港人中見識廣闊、思想開放的一群,學懂尊重他人、公眾地方降低聲量、包容多元文化。

香港這麼國際化,部分也要歸功於這些「國際大使」回流香港時,把外地最好的文化、美食和「諗頭」也一併帶回香港;香港成功轉型服務業,也要多得他們帶回服務各方不同背景來客的經驗和開放態度:「不論您來自何方,您的要求我們一定如您所願,令您稱心滿意!」

在80年代末,最受港人歡迎的移民目的地溫哥華只是個「小城」,人口只有160萬,多倫多、悉尼人口也分別只有210萬和310萬,當年被大量港人的大聲公、煎鹹魚、新年放炮仗等香港文化轟炸,對本地人衝擊絕對比香港入口70萬同是黃皮膚的單程證新移民更大。但正因為上述城市的本地人放開懷抱歡迎外來移民,才令她們更國際化;香港要成為與倫敦紐約齊名、站在在國際經濟、文化舞台頂峰,一定要繼續開懷地包容新移民、新文化。

至於回歸後政治漸趨穩定,為何香港生育率繼續低迷十多年?主因是1997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經濟低迷、樓市暴瀉7成,失業率由回歸前的2%升至沙士時最高的9%,生活朝不保夕、看不見前景的港人當然不願為家庭帶來一個「大消費者」。猶幸後來香港經濟復甦並步入黃金五年 (2010-14年) 盛世,生育率隨即由0.9回升四成至1.3,因果關係顯而易見。

真正令香港變成兒孫滿堂的福地、改善人口結構的治本良方未必是生育補貼、特別產假;保持一個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香港才自然「BB滾滾來」。要創造這個環境,我們人人有責!

Monday, October 21, 2013

萬工皆下品,唯有服務高!(2)

(刊於AM730201310月21)

上回提到香港在世界經濟唯一能創造就業的服務業表現出眾,可望在未來「失業世界」獨善其身;不過今天絕非鬆懈的時候!

20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Schumpeter曾提出,資本主義競爭帶來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是經濟和科技發展主要力量:舊工種、舊公司不斷被淘汰、消滅,但因新技術、新公司同時不斷誕生,經濟產量、財富不減反增,令人類生活進步。以相機工業為例:雄霸一時的Kodak菲林相機被數碼相機全面取代,現面臨倒閉:雖然Kodak萬多員工飯碗不保,但數碼相機令攝影普及化帶來的職位數目和經濟效益何止Kodak百倍。過往兩年,全球智能手機拍照總量已超越數碼相機,現在輪到Nikon和Canon受壓力……破舊立新,周而復始。

但過去100年正確的理論,未來10年不一定正確,如過去一世紀全球人口由17億大增3倍至70億,未來發達國家人口增加卻會停滯不前,加上年事漸高、消費漸減,帶來正增長的創造性破壞並非數學上的必然(mathematical certainty),未必會製造更多就業。電腦消滅工種的趨勢正蔓延至服務業,如日產無人駕駛汽車將在未來幾年面世,以後各種司機職位都會消失;3D打印大勢下,未來的雕塑家可能是電腦圖像設計師,從此手藝專家(craftsmen)也可能失業。

全球愈趨一體化和連接緊密,令一、兩個勝者更易橫掃整個行業:Ivy League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推網上免費課堂,以高質素低價錢搶客,更多人可轉投名牌懷抱。各名校通過互聯網打入全球市場,非名校將不再有立足之地,令教育行業winner takes all,教育將更普及,但教師人數則可能比現在少;這也是各行業寫照。

城市間競爭亦然:現時大都會的服務業涵蓋範圍不只是鄰近地區而是全球;結果最成功的兩、三個城市又是winner takes all,盡攬全球機遇,如紐倫港仍不斷吸引人才商機,另外的城市如曼徹斯特、底特律等卻是這「半零和遊戲」輸家,生意、人口外流:如底特律人口過去30年跌了41%,紐約則增加兩成,勝敗分明。

要在貧富愈來愈懸殊的世界為香港下一代保持上流力,香港絕對要做服務業winner!香港的理想出路,便是成為亞洲以至全球的「觀感供應者」(experience provider),提供的不是拿得走的貨品而是難忘回憶:你可在下機半小時內抵達西九、中上環,在30分鐘範圍內盡享以下豐盛體驗:可到大會堂看藝術展覽;可到歷史悠久的蓮香樓、陸羽茶室飲茶,或是到內藏9顆米芝蓮星的The Landmark;可到投行安排公司上市,又可到孫中山歷史文物徑看盡中英兩大帝國盛衰;可到蘭桂坊跟上全城潮流,亦可循遠足徑行上山頂親近自然,甚至可在周末參加各大小遊行……香港是全球極少數在半小時車程內「乜都有」的城市,把 “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這英文諺語體現得淋漓盡致,把experience提升為excitement。

這要倚賴各行業、各階層合力創造賓至如歸的貼心感覺,為顧客不斷創造更多美好回憶,令香港凌駕新加坡、上海、前海、橫琴成為takes all的服務業winner,讓每位貴客感受過香港服務後,腦海中都會刻上永不消失的Kodak smile!

Monday, October 7, 2013

萬工皆下品,唯有服務高!(1)

(刊於AM730201310月7)

黃金五年(2010-14年)已過大半;我們在這盛衰關鍵時刻為香港將來設計一個人性化、均富的社會藍圖時,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一代有充足上流力肯定是首要任務。2001至11年儘管在勞動力中,持大專學歷者增加八成,但20至29歲年輕人入息中位數卻是10年不變,維持1萬元,遠遠追不上同期12%通脹:年輕人獲得更多教育,對將來仕途自然期望更高,卻未在職場得到預期回報。我們再不想辦法改善青年上流力,真正50年不變的可能是年輕人工資……

但創造就業、上流力,在未來數十年的世界絕非易事:全球當道的資本主義顧名思義是以資本的回報為最大發展推動力,而非為人類製造就業。未來的商業世界更會趨向“winner takes all”,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各行業領先者愈做愈強,工種職位則愈來愈少!手機行業便是“winner takes all”的好例子,賺錢的成功大品牌只有Apple 和Samsung,曾為加拿大IT業之王的黑莓手機(Blackberry)只剩市值高峰的5%、台灣之寶HTC更錄得上市以來首個季度虧損。幸好在這個日趨勝負分明、貧富懸殊的世界,香港憑世界級的服務業,大有條件成為takes all 的winner,吸盡同區機遇客源,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就業一片頹垣中的綠洲!

在這後工業時代(post-industrial society),農業早非創造就業出路:拖拉機、自動播種器在過去一世紀已大規模取代農夫和牛,現時發達國家農夫佔總勞動人口只有2%以下;很多巴西農夫在農業愈來愈發達時,卻愈來愈多人失業。世界人口愈來愈多,耕田的人卻愈來愈少。

至於過去讓發展中國家脫貧、上流、創富的「穩膽」製造業,其創職的時代亦將告終:在科技取代人手的自動化洪流下,全球製造業職位在過去10年大減17%,未來在3D打印等新技術成熟下,大規模工廠聘用數以萬計工人集中生產的模式將一去不復返,Toshiba日前把電視部門人手減半至剩下3千人,便是未來工業不需工人的預兆。中國剛好在青年人最多的80年代趕上工業化尾班車,讓人口最多的六七十後一代得以打工糊口、安居樂業,確是非常幸運;假若中國當年錯過這契機,恐怕會像今天埃及、突尼斯,大量年輕人失業,社會陷入動亂!

環顧全球,唯一未被電腦、科技佔領,能穩定提供就業的只剩服務業,因為服務的人性化層面(human touch):按摩師應客人喜好按左按右、廚師為熟客凍奶茶加冰走甜,以至金融顧問了解客戶貼身需要、為每個客人制訂個人化方案等,仍是電腦未學會的技能。

但服務業本土客源有限,一個城市要做大服務業,要麼像菲律賓般出外打工服務外人,或引入外地客人在本地服務他們,正如香港一樣。香港實在是個福地:我們十項全能的服務業佔GDP和總就業近93%,站在全球服務業頂峰,遠勝全球發達國家平均的七成。當外國苦惱如何安頓三成勞動力面對失業、轉型困境時,香港經濟對勞工需求則源源不絕,不但保持全民就業,甚而錄得近20年最高的2.9%職位空缺率,工等人做,恍如回到80年代高增長發育時期!

香港黃金五年中全球經濟不景、各地青年發展困乏,我們卻有一生一次的take two機會,在紛亂時刻把過往做得不好的一一改正,將香港服務業做大做好。我們不能再等,否則將變成香港發展大罪人,由全球服務業中的蘋果變成凋謝黑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