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1, 2014

請把排外心 放箱子帶走

(刊於AM7302014年3月31)

近日前律政司長黃仁龍在香港大學發表了一些警惕港人的言論。意思是,與過去港人放眼四海及全球化不同,現在部分港人已變得族群化,提倡本土文化及港人身份。我也見到二月份香港大學學苑報的民調,有48%的受訪學生認為自己是本土派,另有23%的受訪學生贊成用「蝗蟲」形容新移民、旅客及留學生,而偏見及歧視就由此而生。所以我也覺得港人有「心」病,也認同黃先生的擔心:若指責、排斥及衝突加深,香港會倒下去。

所以今天讓我們談談待客之道。服務業員工佔就業人口九十多個百分點。若今天我們閉關鎖港,港人只服務港人,又可行嗎?行不通的原因有二。第一個是社會將欠缺上流力。以低技術工人為主的飲食業為例,我們如何幫它增值10% ,令工人有薪加,為家庭提供上流力呢?一法是要求政府振興腸胃,鼓勵市民多吃10%食物,但醫生一定反對。所以只可用美食去吸引全球旅客來港「加把口」。若港人只服務港人,需求不會增長,社會不會有上流力。更隨著人口老化,連本地的需求也減少,受害的是我們讀書最多的80後,得學無所用。

第二個結果是「爆燈」的經常帳赤字及港元脫鈎壓力。我們每天從醒來的一刻就不斷用入口貨。一開燈就入口燃料、一洗臉刷牙就要入口東江水、一吃早餐就入口食品,香港又如何還清這筆數以萬億元的入口數呢?答案是若要港元穩定,就最少要出口等值的香港服務。而方法就是將服務做到全球最好,令外國人遠道而來享用它。因為港人不願像菲傭般拋開家庭遠走他鄉,將自己的服務帶到外國,而是將客人吸引到香港,讓我們在主場服務他。這是全球最難做的生意,因為要食我們一碗雲吞麵,客人要花自己的寶貴時間請假、出錢坐飛機、住我們很貴的酒店,先用到我們的服務。若我們待客不周,他們可以省時省錢省勞氣,寧可留在家中煮一個速食麵也罷。

最近一小撮港人大搖大擺拉着箱子模仿旅客,還出口辱罵他們。相信當你拉着箱子時,也感到白色恐怖,想在箱子貼上「我是港人」的標誌,以防被「自己人」歧視。當我們在一群分別不大的人裡製造分離感,好像同級同學要分班比賽,完畢後握手時也總覺有距離,向旅客徵收入境稅或加上任何的標籤,其實也會造成「你我有別」的排外效果。

當民生、上流力及金融穩健,都依賴我們引以為傲的服務業及令人感到賓至如歸的好客之道,我們應更積極地處理服務業軟硬件不足而導致仇外心的根本問題,又應把我們過往172年隨時都可以有的排外心態,用慣常的理性去處理,將它放回「歧視」箱子,讓文明將它帶走。我們向全世界說歡迎的正面態度及開明地跟全球服務172年的這盤好生意,不應輕易放棄。

Monday, March 24, 2014

一生只有一次的黃金5年

(刊於AM7302014年3月24)

縱使香港有九流的人口結構,卻可做到大團圓結局,因為在過程中會遇上8項本地特徵。它們可以用ToGether 8 字的acronym去代表,而其中的 “G” 就是 “Golden 5 Years”。

在2010-2014這5年,香港會遇到過去172年從未遇上的機遇,資本及人才皆如錢塘江大潮般湧入香港,令經濟持續擴張,產生龐大能量來修補及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私人及公共服務平台。今年是黃金五年的最後一年,我們必須竭盡所能捕捉機會、人才和資金,從而令香港更繁榮,更人性化,又更有資源為老化的社會做事。


全球經濟重心由西向東移,不但幫香港避過過去幾年的環球經濟衰退,也印證了中國的騰飛。未來四十年,十一個帶動全球經濟增長體系之中,有九個位處亞洲,其餘位處非洲,而境外直接投資於發展中國家的金額將會首次超越發達國家。


另外,中國已高速發展了20多年。縱使未來20年增長可能會放慢,但這個比香港大近四十倍的經濟體,就算今天停止增長,她對服務業的需求也愈來愈大,特別是高質、可靠的高增值服務,那麼最近又方便他們享用這些行業的地方仍是香港。而G給我們經濟一個結構性增長的機會,是前所未有的。又正好給予我們讀書最多的80後,一個大展權腳,向上流的空間;給我們最高學歷的一代最高的增長容量,定能給經濟最大而持續的發展動力和改善社會的資源。


我們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民、政府及私企都未能「迎好而上」,大力將已十分充裕的公私資金投放於我們亞洲首屈一指的服務業,做大個餅,令同區的對手望塵莫及。例如,當零售業額在過去4年增加一倍,但居然零售面積尺數只增加3至4%;當遊客人數升了一倍,但新酒店房間只多建8%。明明香港有有史以來都未遇過的機會,因為多種本土原因,完全沒有把握這個G運,好事都變成中港矛盾。若果我們再不急急起錨,肥水必流別人田。例如澳門,由2004年開始興建新賭場及酒店,10年已經超越了7個拉斯維加斯,但我們17年前開始的西九龍文化區仍在「曬太陽」。我們現在有7萬多間酒店房,但有為的澳門現已開始建新酒店,可能於4年內超越香港。


我們近年的研究及見到的數據,完成支持香港能做到與倫敦及紐約齊名、令外人羨慕、港人自豪的國際都會。但港人定要專心向這個人人想要的香港黃金50年做一點正面的認知和參與,使社會更能聚焦和把握這個G運。


如果大家認同香港過去172年,仍做不到一個人人開心的社會,這黃金5年正正給我們一個從新布置經濟及社會的良機,建立一個開心的家。這是全球未見過的成熟、米已成炊經濟重新設計的Take2機會。正如禁毒廣告說:「生命冇Take2,請小心演繹!」

Monday, March 17, 2014

長者:人多好辦事

(刊於AM7302014年3月17)

未來20年長者數目將由100萬增至220萬,即人數倍增,而龐大的增幅一定製造巨大的經濟規模效益(economies of scale),有利降低平均成本。例如幫100萬名長者每人買一粒維他命丸,每粒是$10,為220萬長者買的時候,每粒$8以下也可辦到。因為巨大的長者人口而出現的經濟規模效益,定能令政府大幅減少每個長者的醫療費用。

面對人口老化,當務之急是找出未來增幅最大的開支,加以最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以防日後開支失控(runaway),而最大開支肯定是醫療。因為長者人口增長不只一倍,而每位長者的醫療需求更是年輕人的6倍,所以急需用盡經濟規模效益,擴充醫療體系容量。目前公營床位約佔成成,私家醫院床位只約佔一成,而長者需用上一半公營床位,所以長者數目上升1.2倍至220萬的時候,長者對公營病床的需求也會上升 1.2倍,即現時供應要增加五至六成,近16,000個床位。我們需要加建9間具有伊利沙伯醫院規模的大型醫院,才能容納以現在服務水平的新增病人。興建新醫院當然要增加開支,但新醫院的營運費用一定會比舊醫院低,最少電梯也會快一點,救多幾個病人,所以新醫院並不昂貴。而且過去6年,政府派糖及注資小金庫,合共派了3,500億元,6年便派了近一整年開支,等於40間瑪麗醫院,現在是急起直追回幾間醫院的時候了。


醫療服務需求將倍增


政府今天不做事確可省下建醫院請醫生這帳本上的支出,但完全沒有紀錄因醫療服務不足而引起的代價,例如等候醫生的時間由一小時變成十多個小時,令病人及陪診家人失去數以千萬計工作天的生產力,政府稅收也因而減少。所以我們要閱讀整體數字,而非只閱讀帳本上的數字。隨著長者人數上升,醫療服務需求將倍增,而香港醫療服務在區內首屈一指,只要有足夠公私營醫療服務容量,醫療產業絕對可以成為香港極高增值的第五大支柱產業。因為嬰兒潮最多人的一群,即現約50歲的一群,也是全港各個年齡層內人口最多的。如按平均壽命,他們仍有35年的光陰。這巨大的年群,讓一個30歲的醫生可以做足35年。何況鄰近地區及大陸的醫療比不上香港,為私營醫療提供更多商機及就業機會。


在成功的國際都會-倫敦及紐約,她們的文化、金融、醫療產業都是最難做、最高增值的行業,證明她們的一哥地位。香港注定是亞洲一哥,要坐言起行,積極壯大已是亞洲一流的醫療服務。而且香港有很多修讀理科的年輕人,只要我們迎好而上,大力拓展醫療產業,為他們多提供一條既有意義、發展潛力極巨的出路。既然香港有很多有心、有力、有知識的八十後,在我們謀求解決老化問題時,有這龐大的生力軍,當然好辦事!

Tuesday, March 11, 2014

長者AA制

(刊於AM7302014年3月10)

嬰兒潮一代的年齡分布橫跨近20年(1946-64年),小部分開始踏入花甲之年(60歲),另外大部分仍處於知命之年(50歲)。因為知識及醫療水平不斷進步,我們這班老中坑仍行得、走得、企得、食得、好玩得,就算是滿頭華髮,一點也不認老,「人口老化」好像一個假命題。長者生活不單只多姿多采,而且可以做義工貢獻社會,成就出「長者AA制」(Active Ageing活力樂頤年)!

長者的精彩生活由早上晨運、操練太極及上跳舞班開始,也可以約朋友去一日遊,利用兩蚊乘車優惠四處逛,忙碌或休閒,任君選擇。過去大半年,HKGolden50專注於人口研究,除了上述觀察,數字上也反映香港長者的自理能力不俗,例如2009年統計處曾進行的第40號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發現,香港93%的65歲以上人士並無任何自我照顧活動能力缺損,75%受訪者更表示他們不需要護理服務,只有7%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照顧活動能力缺損,需要加以協助。其實,過去20年醫療服務和知識水平不斷進步,長者體質已經變得更壯健,可以投入更活躍的退休生活。

從政策角度而言,「扶弱保強」是長者政策之本,讓所有長者有尊嚴地生活。一方面確保有護理需要的長者得到照顧,另一方面確保健康的長者得到充分資訊以便安排自己,過一個既健康而且有意義的生活,包括以義工形式繼續貢獻社會,安享晚年。

 (i) 在每區興建大型的「長者中心」,讓其成為長者常到的地點
為應付將來大幅增加的長者醫療服務需求,一個強大的社區網絡極為關鍵。為了讓長者更能分享健康養老資訊、參加體格鍛鍊班、參加興趣班、創造就業或提供做義工的機會,政府應重整長者服務系統,在十八區把相關服務,集中在多個大規模的「長者服務及醫療中心」內,讓長者可以輕鬆地社交、運動、靜思及取得基本醫療服務。現時散落各區的閒置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都是合適選址。

(ii) 社區外勤及推廣升級家居設施 
除了在十八區興建大型的長者中心及興建九間醫院外,社區外勤推廣對長者而言同樣重要。因為有長者可能不願意或不能離家。根據防止虐老協會的資料,現時95%的服務長者的社區中心只有一位社工,人力資源極不足,培訓專責長者服務的社工是刻不容緩的。

在美國,53%的長者跌倒都在家中發生,而24%則在其住處附近,而安裝防跌設施已可以避免發生意外。隨著嬰兒潮一代年紀漸老,帶動對長者友善家居設施的需求時,大家不妨在父親節、母親節為父母升級家居設施,而其中可以救命的,是拆除浴缸。

「人口老化」並非洪水猛獸,絕大部分在社區活躍的長者都可以享受AAA級、充實、溫馨、有意義的晚年。 

Monday, March 3, 2014

人口彩虹橋後的一桶金

(刊於AM7302014年3月3)

可助香港克服人口老化、做到世上極少有大團圓結局的8項精神資本“TOGETHER”第2個T是T for The Rainbow Bridge ——人口彩虹橋!

西方國家老人大多是孤獨終老,獨自應付晚年的健康和財政挑戰,而港人則會一家人共同面對,故我們分析香港人口老化前景時,應以幾代組成的「家庭鏈」(family chain) 而非個人角度看待人口老化,因為“a family that grows up together will want to grow old together”!以一個普通有老有嫩的香港家庭為例:

.今天年齡: 75-50-25
.10年後年齡: 85-60-35-5
.20年後年齡:95-70-45-15 or 70-45-15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制訂政策時,不應只顧「今天50歲的人20年將是70歲的退休老人,他們會如何自處?」,而是考慮屆時每一條「家庭橋」中的每一級成員的感受及負擔能力如何。
香港緊密的家庭關係不止令整個社會更溫馨、熱鬧,耆英們獲充分照顧,得以安享晚年,連後輩們的人生也會更加豐盛——因為長輩留下的物質和他們當年如何排除萬難養大一家人的精神財富,將通過跨代間的「彩虹橋」留給下一代,而非像西方般隨著長者離去而消逝。

西方俗語有云:「彩虹盡頭藏著一桶金」(at the end of a rainbow lies a pot of gold);我們的彩虹橋也同樣為下一代留下了幾大桶金!首先是精神財富:當晚輩們目睹自己的(祖)父母經歷其生命最後階段,絕對會是一段震撼人心(humbling)、令人謙卑的經歷,會令我們更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並體會到家庭成員間互相關愛的寶貴。

此外,還有物質財富;與西方文化一向鼓吹人生應盡情享樂、死前花盡一分一毫不同,大部分香港家長都希望為孩子留下財富,惠澤子孫後代。現今一個85-60-35-5的家庭中,85歲最偉大一代至60歲嬰兒潮之間並不會有大規模的財富轉移,因為祖父母們當年大多十分清貧,捱更抵夜賺來的全副收入只為平均每家庭6個的嬰兒潮子女供書教學,如今已沒剩下多少財產來分給6個孩子;但嬰兒潮一代卻正好趕上過去50年香港經濟起飛的大浪潮,遠比他們的父母富裕,普遍擁有更多財富,而且每戶平均只有兩個80後孩子,每位當然會比上代收得更多。

「牛耕田馬食穀,老竇賺錢仔享福」正正是彩虹橋的特徵,使香港年輕人在國際競爭中贏在起跑線上:西方國家80後平均人人負擔數百萬港元國債,父母又近乎零儲蓄、自己養老也成問題,青年要獨自面對動輒20%、30%的青年失業率;香港80後則人人坐擁過百萬元公共資產,勤於儲備的父母也有財富留給子女,更能間接刺激青年消費,抵消老化問題減少了的需求,讓香港經濟成為全球老化經濟一潭死水中的奇葩,在彩虹橋下不停流著世代傳承的中華精神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