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6, 2014

發展很Cool!你怎能再沉默?

發展很Cool!你怎能再沉默?
(刊於AM730,2014年5月26日)

剛剛公布的《201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香港競爭力在全球排名被新加坡爬頭,今年跌至第4位,是十年內首次跌出三甲。當中政府決策及民生政策排名更急速倒退,而香港的商業效率亦由第2名跌落第3。

令我很擔心的是量度香港有沒有良好政策以迎合經濟靈活度指數,居然由已經不高的第13名急跌至21。這不是說笑的話題,因為我們的競爭力,直接影響我們的就業、民生、年輕人的發展空間及上流力。這指數量度我們捉到鹿懂不懂脫角,迎好而上、發展經濟民生配套、做大個餅。數天前,我在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周年會議演講,來自各國的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前海、橫琴、南沙等地發展力度強勁,新建的商用樓面面積以數個中環計算。回顧我們九龍東發展仍十劃都只有兩撇,在未來五年十年都未必建成半個中環。我於是指出其實大家今次會議選址錯了,因為香港是全亞洲最反對發展的城市。但最諷刺卻是我城有全亞最大發展需要。但港人沒有積極心,只會反對發展。其實,今次10年內第一次跌出3甲,除非我們誠實地面對我們的弱點而全民全力改進,否則面對愈戰愈勇、有勇有謀又團結的對手,我們無勇無謀無心但有力的社會很快會跌出十大,從此一蹶不振。

當鄰近地區有硬件,又有香港不把握而斷送給它們的機遇,它們就可以提供就業及優質的居住環境。相信不久將來,很多年輕港人會搬到珠三角去工作及居住,隨之年老的父母都會跟隨子女搬到內地,我城的美好家園便不再復見。要從拾香港的競爭力離不開軟硬兼施,在土地及人才供應方面著手。但更緊要的是我們全民要有上進心,將香港發展得更大、更好、更人性化。可惜的是,幾年來「發展」這兩個字被嚴重妖魔化。雖然你想上樓住公屋住私樓、雖然你想醫院輪候時間縮短、雖然你想有更多的商場酒店,逛街不會再那麼擠迫,也可紓緩中港矛盾,但當大家都深明發展土地、新區及填海是不二之法,香港幾百萬個苦主卻沒有一個敢發聲支持發展。一個公民社會絕對不容許沉默大多數不發聲。因為沒有市民的支持,就不會有好的政策,就不會有競爭力,香港只會原地踏步,望擠迫及走掉了的機會長嘆。

其實發展很「Cool」!因為它代表上流力、就業、扶貧、無劏房、小加租、小通脹及舒適綠色生活。我們應該將硬件發展、競爭力、經濟發展及人性化的社會劃上等號。既然香港位於經濟發展最快的亞洲,也是大中華最自由最美好的地方,又有強勁的需求及財政資源,為甚麼我們會選擇172年的社會進步要止步於此?為甚麼700萬人沉默不在乎地放棄了給下一代一個令港人自豪,外人羨慕的國際都會?

再建PMQ S508室

再建PMQ S508室
(刊於AM730,2014年5月19日)

如果以後數月可形容是打風季節的話,那這兩個月應是文化季度,有全球最成功的藝術展覽Art Basel Hong Kong及已札根香港21年的Le French May法國五月。藝術、文化創作之所以寶貴是它的感染力,一看一聽可以帶我們到another world, place, time另一個地方、空間、時代,可以感受到當時當地的心境。而這兩個月裏,最令我感動的,卻不是外來的豐盛文化,而是剛開幕的荷李活道土炮,活化了的前已婚警察宿舍Police Married Quarters, PMQ 元創方。

宿舍前身是1876年興建,由寶雲爵士奠基,香港第一間官立中、小學,中央書院。近代中國舉足輕重的名人,包括孫中山先生,唐紹儀(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何東、何啟(為港大鋪路)、周壽臣及霍英東,都在這裏培育出來。除了令我了解140年前,香港作為中西大門文化薈萃的情境,PMQ更帶我們到60年前,當被二戰破壞的學校重建成全亞洲第一所警員宿舍的平民百姓家。對我來說,PMQ的中心點是S508室-這斗室曾是6-8人的家。沒有廁所,煮食、洗衣、孩子讀書都在戶前的公共通道完成。

S508室的短片引述了當時住客今天錄下的回憶,包括特首梁先生。在這上流力欠奉,下流力極大(韓戰)的時代,生活雖然艱難、貧乏,但他們卻津津樂道,細述街坊互相扶持,守望相助,不分你我的豐盛鄰里精神。對很多住客來說,這一段艱難生活,養兒育女(平均6個)的時代,肯定是他們一生最回味的時候。我不禁問,這麼令人難忘的街坊情,在這物質豐富的20年,丟在哪裏?

我想我們社區的公共空間實在沒有了。小小休憩公園及大廈lobby,實在不能取代長長貫通每一戶的PMQ冷巷。在將來20年,我們徐徐老去的時候,過去20年我們欠奉的街坊聚會硬件,定會令將由 100萬增至220萬的長者(65歲或以上)大軍變成孤獨老人兵團。當我們為香港發展動腦筋的時候,我們應在18區多建能發出PMQ精神的硬件。這些長者活動中心可以成為他們聚腳地,交換做義工、健康、太極、投資、教孫、補習班、娛樂、旅行等精彩情報,又可以作為社區醫療的配套。

新一代長者是當年PMQ的父母養大的嬰兒潮一代。他們都是在大家庭中長大,又受惠於經濟成長,學識及經驗都較父母為多。這220萬老嬰兒明白上一代的養育之恩,所以回饋社會心切。我肯定當我這一代中坑退下火線之時,經濟之失會變成社會之得,義工及社企會多120萬人推動,而將香港人情味再一次推上高峰,成為香港最美好的黃金50年的先頭步兵團。我們會將先人艱苦開拓香港的經歷,中華文化重家及鄰里的精神,實踐於街坊情及同舟共濟精神之中。

但這些良機也要社會硬件扶持,斷不能依賴現已過勞,用作歌唱、比量棋藝、教孩子踏單車、外傭跳舞、道友及流鶯小聚的球場及公園。剛在4月啟用的PMQ是showcase香港創意產業的極好硬件。它繼承我城172年的獨特文化及志氣,傳承給下代港人一個既積極及有意義的訊息,令我們了解我城為何偉大,而市民仍須努力,不要辜負先人的心血,為這城增光添暖。請支持我們的新血,多買創作,因為他們絕對能將香港文化,帶到另一個地方,受到全球欣賞。

Monday, May 5, 2014

發展=給下一代 自豪、歸屬感、幸福

(刊於AM7302014年5月5)

對年輕人,走出來支持發展是最「唔cool」的事。最近我幸得Kevin加入我的研究隊伍,以下想分享他敢說出來的心中話:我跟很多港人一樣,喜歡旅行及遠足。我還記得第一次使用赤鱲角機場時,爸爸說過:「這是港英政府留給港人的禮物。」十多年過去,我乘坐的機場巴士因為開通了昂船洲大橋而改道,前往機場的時間縮短了,也想這大橋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留下來的禮物。

我時常與朋友經中環步行到山頂。行程中會遇到爸爸負責維修的斜坡,不論狂風或暴雨,都極少出現山泥傾瀉。建築工人用血汗建成的高樓傲然聳立兩岸,長久守護維港。大範圍的郊野公園也管理得井然有序,歷久長青。遠足之後,有完善的公共交通帶我回家,沿途也有全球最快的通訊設施讓我計劃晚上節目。上一代為我們留下禮物,作為一個九十後,我們又可以為下一代留下甚麼呢?

當媒體渲染「香港玩完」,而我們又說不出回歸後有甚麼東西值得我們自豪,歸屬感也會愈來愈弱。不過,客觀看,香港做得很好,我們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於過去4年上升27%、綜援戶減少18%、勞動人口創新高。相反歐美的失業率仍然高企,我同屆的英國同學斷斷續續做了三份散工至今仍未找到長工,連「搵兩餐」都困難。台灣的2012年實質平均薪金與1997年一樣,沒有資源讓年輕人實現夢想。對比有心振興經濟卻沒有金錢的地方,港人有資源卻選擇不發展,是十分可惜的!我住在東區,裡面的老字號金記冰室、十三座牛雜、大眾粥麵店相繼結業。香港零售額在過往 4年增加 80% 時,零售空間只增加 1%。我們年輕人重視保育及支持小商店,卻沒有人支持在邊境及大嶼山建商場,以壓抑租金及分散旅客。旅客在過往4年增加 83% 時,酒店房間只增加 15%。甚麼硬件都不夠時,易引發中港矛盾,但我們年輕人沒有發聲支持多建商場酒店,讓酒店及零售業同學不用遠赴上海前海,可以留港發展。難道我們要放棄為下一代爭取發展及向上流的機遇,只留下一個只有噪音及謾駡的香港嗎?

近年,媒體充斥着不同過份簡單的思維,例如「發展Vs 保育」、「發展=官商勾結」、「發展=經濟融合=大陸化=賣港」等。希望建房屋,盡快上車置業的,是我們年輕人,但每當提及發展,普遍年輕人已先入為主認為「發展是個壞東西」,但不發展新界東北、棕地(Brownfield)及填海,如何建屋?現在為發展說句話,都要小心翼翼,免得被同輩攻擊。這白色恐怖是阻礙大家上樓的主要原因,所以發展要從大局出發,也要互相遷就。

我有一個香港夢,就是傳承上一代人的拼勁,為下一代提供更多硬件及發展機會。既然上一代港人在極貧乏情況下,也能為我們留下充足的人生起步禮物,我們就更應積極接棒,盡用全球少有的經濟機遇做大個餅,增加社會上流力及發展機會,為下一代留下一個令人引以自豪、有歸屬感、幸福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