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4, 2014

好人好事好將來!(二

(刊於2014年11月24日的AM730)

傳媒往往聚焦佔領區,偏偏在那三個地點以外,好人好事其實每日都數以百萬計地不斷上演。它顯示出港人的包容肯定是世界第一:七百萬人為了讓年輕人有表達和思考空間,忍受交通嚴重擠塞、商店食肆咬緊牙關撐下去、步履蹣跚的病患長者繞遠路前往覆診……這些事例絕非偶然,而是源自港人特有的精神資本,體諒及包容佔領者行動帶來的不便。

其實,香港的好人好事一直都在。相比之下,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謀殺率是香港的73倍,當地居民的美國夢隨時是惡夢;倫敦的搶劫率和強姦案率分別是香港的46和32倍,到當地旅遊的港人應緊記不要像在香港般,左手Prada、右手LV招搖過市。而且我們是黃皮膚黑眼睛,一看便知是「水魚」;紐約的謀殺率也是香港的27倍。這些罪案率數字似乎在說,人命在外國,遠不及在香港寶貴。

佔領行動之初,大家責難警方施放催淚彈危害民眾,但事實上沒有造成甚麼實質、深遠的創傷。以上的數字令我們問,何以像美國的民選政府可以不保護自己人民最天賦最基本最簡單的生存權、免於傷害和私有產權被壞人予取予求、受盡傷害?若香港的謀殺率上升一倍,肯定港人都會叫家人6點後不要外出,所以實在難以想像何以這些開明國家,會有這麼多壞人想要傷害其他好人。何以她們不能在這方面嘗試追貼國際標準的香港?那我們到底想要她們那種民主、法治,還是香港今天的法治?事實上,鎖起壞人的香港監獄空置率達兩成,指出在香港壞人欠奉。又以事論事,令人自傲的低罪案率除了有賴香港好人眾多,我們高效、廉潔、專業的警隊絕對有功有勞。

佔領同時帶出香港最好和最壞的一面:好的固然是以上的好人好事,壞的就是凡事只看一面便下定論的心態。但亦正因如此,佔領也有好處:正如一男一女共墜愛河之初,男的通常只見到女友溫柔體貼的一面,但就是唯有當他連伴侶蠻不講理的一面也瞭解清楚後,仍決定要與她白頭到老的話,這段姻緣便肯定長久。

香港坐享黃金七年的結構性經濟增長機遇,在過去四年多已表露無遺:就業人數增加一成、收入中位數大增三成、綜援受助人大跌兩成;社會發展和均富都是幾十年來最好的。事實為鑑,沿此路發展,總比不看數字、口號掛帥的運動可靠,尤其是這運動已直接損害基層福祉,例如低津在立法會積壓至今四個多月仍未審議。相信香港的好市民未來幾個月,內心都會自動總結沉澱,加快共識發展香港,創建一個最尊重他人最文明的國際都會,好圓將消失上一代的心願,也為下一代創造上流動力。

創世紀有云,“You can never keep a good man down”,更何況我們有700萬good men and women。香港三代都是好人,困難當前,定有更多人會加把勁幫香港努力付出。這香港核心價值、獅子山下精神的真正傳承——由無到有、由有到最好,甚至超越精神資本不及香港的倫敦紐約,成為世界之最,指日可待!

Thursday, November 20, 2014

佔領認清現實 壞事亦可變好

(刊於2014年11月19日的經濟日報)

佔領行動踏入第51日,愈來愈多人擔心香港前景,但我卻感到樂觀。

港人治港的50年只過了三分一,已面對眾多困難阻力;但要化解深層次矛盾,唯一良方正是深層次全民反思。例如在一番崇高美麗說話背後是否漏講了:國際標準的民主,是否還有相應的國際標準稅制?在某一套民主理想面前,照顧長者覆診、小孩準時上學、上班一族幫到同事、讓顧客滿意的民生活動,以至法治基礎全都是二、三綫的市儈價值,俱可棄如敝屣,毫不重要?

人性化大都會 精神資本雄厚

正如每位冠軍運動員身上都肯定傷痕纍纍,但他們總是在哪裏跌倒,便在哪裏站起,再闖高峰;這近兩個月的時間,便正好讓香港人在想過、試過、體驗過後,共同在充分資訊下作決定(make informed choices),建立毫不含糊的共識,讓大家都知道要用甚麼步伐,走怎樣的路,創建香港最美好的黃金五十年。

而我相信除了有關法治和意識形態外,社會凝聚的共識還包括:

(一)香港有很多好人——會為社會負責任,勤力、開明、變通、守法、關懷下一代的人。這正是香港強大的精神資本(Spiritual Capital):正如蘋果公司或Google成功並不在其利潤豐厚,而是其無限創意的精神資本,香港的好人亦是我們將繼續贏得全球信任和喜愛的最大賣點;

(二)為青年加快發展香港。不少人指眼前矛盾在於年輕人缺乏上流機會、置業困難等。既然如此,未來市民都應「高抬貴手」,減少發展阻力(例如覓地起樓),好讓年輕人安居樂業。

早前我有幸與周永新教授同場探討人口老化。主持參考周教授的實驗,問台下15枱觀眾:(一)有多少人會供養自己的父母?有14.5枱的觀眾舉手;(二)有多少人相信子女會供養自己?只有半枱人舉手。結果除了反映中華文化極重孝心,也顯示我們自強獨立靠自己、不依賴政府,亦代表中坑一代只顧為下一代付出,不求回報。這身教的結果,將是80後一代不但會為他們的下一代無償付出,還會回饋父母。

事實上數據顯示,8成多的受訪者表示會供養父母、7成多更指會與父母同住。這些好價值觀和好文化皆會流傳後代,令香港走上最人性化大都會的康莊大道。

長輩再貢獻 補中青兩代不足

又例如剛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年屆77歲的董建華先生,明明可以弄孫為樂、環遊世界,卻在香港最亂之時,重新披甲上陣,為港為民出力;而台下亦全場爆滿,他們在香港最有需要之時,不但未有大難臨頭各自飛,反而迎難而上,挺身而出。這不禁令我深感罪過,因為中青兩代做得不夠,又要已經付出最多的一代憂心操勞。難怪會上在外國居住數十年的張信剛校長發言時亦指在香港,「Things work. People are nice!」。

所以,香港要更進一步,最需要的就是明白長者一代如何經歷二戰、內戰、韓戰洗禮的香港,一個只有戰後下流力、沒有上流力可言的社會,每個家庭在赤貧中平均養大6條化骨龍。這最偉大一代勞心勞力成就了今天香港,肯定已為中坑以及80、90後兩代改寫命運。

上周在城大演講,我和十多二十歲的學生說,他們的祖父母輩是活生生的香港核心價值建立者,是付出最多卻發聲最少的一代,很應趁他們消失之前,聽聽其發人深省的故事和心願。我深信在已經為香港創造美好將來的公公婆婆身上,肯定會給口口聲聲要改變香港的80、90後的處事方式,帶來啟示和裨益。

佔領至今令我最傷心的一幕,是一個80多歲的伯伯,他可能在日本皇軍殘酷佔領時期、面對戰後赤貧經濟都未曾低頭,卻在特首辦外向學聯的代表下跪,請他們高抬貴手開路。年輕人實應多諒解、包容、尊重不同意見的人,不要只讓自己相信的理想沖昏頭腦,甚至成為傷害其他好市民的藉口。

最基本生存權 英美保護遜港

傳媒往往聚焦佔領區,偏偏在那3個地點以外,好人好事其實每日都數以百萬計地不斷上演。它顯示出港人的包容肯定是世界第一:700萬人為了讓年輕人有表達和思考空間,忍受交通嚴重擠塞、商店食肆咬緊牙關撑下去、步履蹣跚的病患長者繞遠路前往覆診……這些事例絕非偶然,而是源自港人特有的精神資本,體諒及包容佔領者行動帶來的不便。

其實,香港的好人好事一直都在。相比之下,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謀殺率是香港的73倍,當地居民的美國夢隨時是噩夢;倫敦的搶劫率和強姦案率分別是香港的46和32倍,到當地旅遊的港人應謹記不要像在香港般左手Prada右手LV招搖過市。而且我們是黃皮膚黑眼睛,一看便知是「水魚」;紐約的謀殺率也是香港的27倍。這些罪案率數字似乎在說,人命在外國,遠不及在香港寶貴。

佔領行動之初,大家責難警方施放催淚彈危害民眾,但事實上這卻沒有造成甚麼實質、深遠的創傷。以上的數字令我們問,何以像美國的民選政府可以不保護自己人民最天賦最基本最簡單的生存權、免於傷害和私有產權被壞人予取予求、受盡傷害?

要西方民主 還是要港法治?

若香港的謀殺率上升一倍,肯定港人都會叫家人6點後不要外出,所以實在難以想像何以這些開明國家,會有這麼多壞人想要傷害其他好人。何以他們不能在這方面嘗試追貼國際標準的香港?那我們到底想要她們那種民主、法治,還是香港今天的法治?事實上,鎖起壞人的香港監獄空置率達兩成,指出在香港壞人欠奉。又以事論事,令人自傲的低罪案率除了有賴香港好人眾多,我們高效、廉潔、專業的警隊絕對有功有勞。

佔領同時帶出香港最好和最壞的一面﹕好的固然是以上的好人好事,壞的就是凡事只看一面便下定論的心態。但亦正因如此,佔領也有好處:正如一男一女共墮愛河之初,男的通常只見到女友溫柔體貼的一面,但就是惟有當他連伴侶蠻不講理的一面也了解清楚後,仍決定要與她白頭到老的話,這段姻緣便肯定長久。

數字勝口號 香港身在福中

香港坐享黃金7年的結構性經濟增長機遇,在過去4年多已表露無遺:就業人數增加1成、收入中位數大增3成、綜援受助人大跌兩成;社會發展和均富都是幾十年來最好的。事實為鑑,沿此路發展,總比不看數字、口號掛帥的運動可靠,尤其是這運動已直接損害基層福祉,例如低津在立法會積壓至今四個多月仍未審議。

相信香港的好市民未來幾個月,內心都會自動總結沉澱,加快共識發展香港,創建一個最尊重他人最文明的國際都會,好圓將消失上一代的心願,也為下一代創造上流動力。

創世紀有云,「You can never keep a good man down」,更何況我們有700萬good men and women。香港3代都是好人,困難當前,定有更多人會加把勁幫香港努力付出。這香港核心價值、獅子山下精神的真正傳承——由無到有、由有到最好,甚至超越精神資本不及香港的倫敦紐約,成為世界之最,指日可待!

撰文:林奮強 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

Monday, November 17, 2014

好人好事好將來(一)

(刊於2014年11月17日的AM730)

佔領行動踏入第51日,越來越多人擔心香港前景,但我卻感到樂觀。港人治港50年只過三分之一,已面對眾多困難;但要化解深層次矛盾,唯一良方正是深層次全民反思。例如在崇高美麗說話背後是否漏講了:烏托邦國際標準的民主,是否還有國際標準的稅制?在某一套民主面前,長者覆診、小孩上學、上班一族幫到同事、讓顧客滿意的民生活動,以至法治,俱可棄如敝屣,毫不重要?正如每位冠軍運動員身上都傷痕纍纍,但他們在哪裡跌倒,便在哪裡站起,再闖高峰;這段時間正好讓港人在想過試過後,共同在充分資訊下作決定(make informed choices),建立毫不含糊的共識,明白要用甚麼步伐,走怎樣的路,創建香港最美好的黃金五十年。

有關法治和意識形態外,社會凝聚的共識還包括(一)香港有很多好人——為社會負責任,勤力守法、開明變通、關懷下一代的人。這正是香港強大的精神資本(Spiritual Capital):正如蘋果公司或Google成功並不在其利潤豐厚,而是其無限創意的精神資本,香港的好人亦是我們將繼續受全球信任的最大賣點;(二) 為青年加快發展香港。不少人指眼前矛盾在於年輕人缺乏上流機會、置業困難等。既然如此,未來市民都應高抬貴手,減少發展阻力(例如覓地起樓)。

早前一個研討會上,主持參考周永新教授的實驗,問台下15枱觀眾:(一)有多少人會供養自己的父母?有14.5枱人舉手;(二)有多少人相信子女會供養自己?只有半枱人舉手。結果反映中華文化極重孝心,也顯示我們自強獨立、不靠政府,亦代表中坑一代為下一代付出,不求回報。這身教的結果,將是80後不但會為下一代無償付出,還會回饋父母。事實上數據顯示,八成多受訪者表示會供養父母、七成多指會與父母同住。又如剛成立智庫、年屆77歲的董建華先生,明明可弄孫為樂,卻在香港最亂時重新披甲,為港為民出力;台下亦全場爆滿,他們在香港最有需要時迎難而上。這不禁令我慚愧,因為中青兩代做得不夠,又要已付出最多的一代憂心操勞。難怪會上張信剛校長發言時亦指在香港,“Things work. People are nice!”。

所以,香港需明白長者一代如何在經歷二戰、內戰、韓戰洗禮的香港,一個只有戰後下流力、沒有上流力可言的社會,每個家庭在赤貧中平均養大六條化骨龍。他們勞心勞力成就了今天香港,肯定為中坑以及8、90後兩代改寫命運。上周在城大演講,我和十多二十歲的學生說,他們的祖父母輩是活生生的香港核心價值建立者,是付出最多卻發聲最少的一代,很應趁他們消失之前,聽聽其發人深省的故事和心願。我深信已為香港創造美好將來的公公婆婆,肯定會給口口聲聲要改變香港的8、90後帶來啓示。佔領令我最傷心的一幕,是一個八十多歲的伯伯,他可能在日本皇軍殘酷佔領時期、面對戰後赤貧經濟都未曾低頭,卻在特首辦外向學聯代表下跪,請他們高抬貴手開路。年輕人實應多尊重不同意見的人,不要只讓自己相信的理想沖昏頭腦,甚至成為傷害其他好市民的藉口。

Monday, November 10, 2014

好人、好資訊、好決定、好未來(二)

(刊於2014年11月10日的AM730)

香港人不是澳門人。我們不喜歡籌碼,更不甘願當政治事件的籌碼。亦正因如此,佔領行動顯示出港人的包容肯定世界第一:數以百萬計打工仔與父母每天要用多兩小時通勤和送小孩上學、無數生意賺少了甚至賠本、病患長者無法覆診…但港人依然相當容讓。港人雖以靈活和適應力強見稱,但絕不代表市民喜歡長期的不便。’

我相信佔領者和反佔領者都是好人,沒有任何人想傷害香港,最佳體現莫過於30日來沒有打破半個窗戶。他們只不過太緊盯着(fixated)眼前一個格子(pixel)而目空一切,但我深信當好人看到香港這美麗圖畫的其他pixel時,例如市民生活如何受阻,良知終會讓人作正確決定。而隨著媒體把焦點由佔領區移回另外數百萬受影響市民時,大圖畫便顯然易見。希望當佔領學生的目光能夠穿越眼前的pixel時,亦會因此更明白自己行動的影響。

佔領者以年輕人為主,而我也年輕過,明白年輕的腦袋總會嚮往和堅信最純真的理想。有趣的是,聽說人腦運作在12歲左右開始改變:本來父母對小孩來說是神,但12歲後你的參考標準(reference point)便不再是父母而是同輩(peers),剛被擱置的公投便正好證明年輕人只要自己人認同便夠。原因可能是古時人的壽命遠不及今天,十多歲便要求偶、繁衍下一代,因此年輕人會力求同輩的認同。我十多歲時參加過基督教的布道會,聽過上主給世人的是unconditional love,我極為感動,希望人人都可付出無條件的愛。我問媽媽:「如果我因車禍燒傷了半塊臉,你還愛我嗎?」她回答:「要考慮一下。」我頓時覺得母親是邪惡的(evil),竟會因車禍而不愛我。到22歲才明白evil的是自己:因為我把一個應屬天堂的理想,而自己窮盡一世也做不到的無條件的愛,加諸在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的母親身上,把好人當賊辦。

上周六我遇上一位品味古雅的的士司機。他不斷重播聖母頌(Ave Maria),希望乘客和行家都繼續寬恕及包容令他們受苦的佔領者。他不愁衣食,只做替更,但收入也少了三成,已經虧本。可想而知要養家的同行肯定百上加斤。為了準時交更,他更要預留多40分鐘的塞車及入氣時間。我問,不少長者上落樓梯不便,坐不到港鐵,的士能否幫到他們?原來當天他便有兩個長者客人想到金鐘覆診,但因他根本不能在有關商廈落客,只能請他們召救護車。700萬港人和學生都是好人,沒理由要被當賊辦而無辜受罪。當學生明白佔領令長者辛苦,也應反思哪怕理想多崇高,行動是否正確?民生不是甚麼二三線的市儈價值,一個平凡百姓將一天貢獻給家人、朋友、同事、顧客,令人人都開心,同樣是個神聖的任務,不見得不及某一套民主理想高尚。

經一事,長一智。我深信佔領行動至今,未來的路要如何走,香港其實已有共識。天佑我城,在還未對任何人造成深遠傷害前便能達此共識,足見香港實是福地。希望今次事件後,眾多香港好人能利用好的資訊,專注這些為了三代美好未來、迫在眉睫的事上,加快踏上實踐香港最美好黃金五十年的征途。

Tuesday, November 4, 2014

佔領促社會共識 香港路向更明

佔領促社會共識 香港路向更明

(刊於2014年11月3日的經濟日報)

HKGolden50建基於一個信念:無論個人、企業以至社會要作正面改變時,最需要的是沒有顏色、客觀準確的理據和事實,以作出「informed choices」。所以當我見到上周日,學聯的女代表在電視節目表示她「並不完全認識」禁制令等佔領行動的法律後果,頓時令我十分憂慮。當有人連後果都未清楚便行動,他一定不是properly informed。

因佔領留案底 他日水洗唔清

我不是來自法律界,佔領的法律後果理應由行內人解釋。但我知道到海外留學申請學生簽證時,定會問到有否犯罪紀錄。很多跨國企業在招聘時,也會問及應徵者有否案底。我絕非歧視有案底的人,但如果公司牽涉到和誠信相關的法律訴訟,而公司又聘用有案底的人,就立時「水洗唔清」。因此,實際上大部分跨國企業都會捨難取易,加上申請者往往不缺,沒有案底的總比有案底的人取錄機會較高。

更單純的想,法律後果肯定與造成的破壞成正比。佔領每長一天,造成的損失便多一分,隨時是年輕人一生都賠不起的索償金額。佔領區學生實在要有充分法律資訊,三思而行。
佔領行動進入第五周,初步數據似乎顯示由於大部分公司的有關來年的商業決策都在第四季進行,佔領的「第四季效應」實會打擊經濟,愈來愈多人擔心香港前景。但客觀而言我們卻應樂觀。回歸17年,只走了港人治港50年的三分一,我們已面對眾多矛盾,現在正好停下來深切反思接着三分二的路途如何走下去。

反省民生問題 別現責難文化

有論者指佔領反映民生欠佳,貧富懸殊、樓價高企。這些都是事實,但始終今天不是03沙士。當年失業率高見8%,眼前是全民就業;當時通縮4%,一蚊雞都無人問津,但在佔領前很多食肆都要排隊。既然我們知道有大量民生問題,經過這個月反思後,我們便更應努力覓地建屋、老人院、醫院、校舍等,着手解決。我實不希望港人發展出責難文化(blame culture),永遠相信「錯的是社會,不是自己」。

年輕的佔領者表示他們不要接受現實。現實對我而言,就是現實,有如每次行山、上樓梯時我們都咒罵的地心吸力,除了接受以外,就是想辦法在現實下做到最好,例如買一對好的行山鞋。又如行山到一半,吃不消回頭下山既非道德妥協,也不需甚麼下台階,沒有必要牽扯到面子、尊嚴以至累人累事。

追求民主也不能不顧後果。這開埠百多年來本應最民主的一個月,卻諷刺地帶來非戰爭時期最多港人失去全面自由和法治的一個月。一位女性則師友人分享,曾有佔領區學生對她說,現今制度差劣,理應推倒重來,令她憶起自身經歷:30年前她白手興家,當時未有聯滙制度,中英談判期間她到銀行排隊兌換美元,當她在隊尾時滙率是5港元兌1美元,排到她時已差不多變成10兌1,財富眨值一半。今天她有自己的則師樓,聘請了很多出色的年輕人。那現在是否因為部分還未見過這從無到有、得來不易的成果的人,認為制度有問題,大家便要推倒重來,為的只是一步登天實行某一種後果不明的制度?

香港人不是澳門人。我們不喜歡籌碼,更不甘願當政治事件的籌碼。亦正因如此,佔領行動顯示出港人的包容、體諒和關愛無疑是世界第一:數以百萬計打工仔與父母每天要用多兩小時通勤和送小孩上學、無數大小生意賺少了甚至賠本、病患長者無法覆診……但港人依然相當容讓。港人素以靈活見稱,即使面對社會經濟危機,都有極強的適應力,但這絕不代表市民喜歡長期的不便。

年輕腦袋 嚮往純真理想

再者,無論是佔領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全部都是好人,沒有任何人想傷害香港,當中最佳體現莫過於30日來沒有打破半個窗戶,他們只不過太緊盯着(fixated)眼前一個格子(pixel)而目空一切,但我深信當好人看到香港這美麗圖畫的其他pixel時,例如體會到升斗市民日常生活如何嚴重受阻,良知終會讓人作正確決定。我亦相信隨着媒體把焦點由佔領區移回另外數百萬受影響市民時,大圖畫便顯而易見。希望當佔領學生的目光能夠穿越眼前的pixel時,亦會因此更明白自己行動的影響。

佔領者以年輕人為主,而我也年輕過,明白年輕的腦袋總會嚮往和堅信最純真的理想。有趣的是,聽說人腦運作在12歲左右開始改變:本來父母對小孩來說是神,父母的說話都一定照做。但12歲後,你的參考標準(reference point)便不再是父母而是同輩(peers),剛被擱置的公投便正好證明年輕人只要自己人認同便足夠的想法。原因可能是古時人的壽命遠不及今天,十多歲便要求偶、繁衍下一代。演化過程把這經歷傳到今天,年輕人自然努力尋求同輩的認同。

我十多歲時參加過基督教的佈道會,聽過上主給世人的是unconditional love,我極為感動,希望人人都可付出無條件的愛。我問媽媽:「如果我因車禍燒傷了半塊臉,你還愛我嗎?」她回答:「要考慮一下。」我頓時覺得母親是邪惡的(evil),竟會因車禍而不愛我。到22歲才明白evil的是自己:因為我把一個應屬天堂的理想,而自己窮盡一世也做不到的無條件的愛,加諸在一生身體力行奉獻給基層教育事業的母親身上,把好人當賊辦。

平民百姓生計 不能輕視

上周六我遇上一位品味古雅的的士司機。他不斷重播聖母頌(Ave Maria),說是希望乘客和行家都繼續寬恕及包容令他們受苦的佔領者。他不愁衣食,只做替更,但收入也少了三成,已經虧本。可想而知要養家的同行肯定百上加斤。為了準時交更,他更要預留多40分鐘的塞車及入氣時間。

我問,不少長者上落樓梯不便,坐不到港鐵,的士能否幫到他們?原來當天他便有兩個長者客人想到金鐘覆診,但因他根本不能在有關商廈落客,只能請他們召救護車。700萬港人和學生都是好人,沒理由要被當賊辦而無辜受罪。

當學生明白佔領令長者辛苦,也應反思哪怕理想多崇高,行動是否正確?民生不是甚麼二三綫的市儈價值,一個平凡百姓將一天貢獻給家人、朋友、同事、顧客,令人人都開心,同樣是個神聖的任務,不見得不及某一套民主理想高尚。

經一事,長一智。我深信佔領行動至今,未來的路要如何走,香港其實已有共識。天佑我城,在還未對任何人造成深遠傷害前便能達此共識,足見香港實是福地。正如我們早前把黃金五年預測延至七年,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港人開始聚焦長遠、策略性、攸關三代美好未來的議題,如扶貧、房策、政改等。

我希望今次事件後,700萬香港好人能利用好的資訊,在這想過、試過、感受過、印證過的一個月,決定未來社會經濟和政治上,要用甚麼步伐、走怎樣的路,不用再憧憬,不需再估計和想像,大家都有共識,堅定自信、昂首闊步,一起實踐香港最美好黃金五十年這社會的共同使命。

撰文:林奮強 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

Monday, November 3, 2014

好人、好資訊、好決定、好未來 (一)

好人、好資訊、好決定、好未來 (一)
(刊於2014年11月3日的AM730)

HKGolden50相信,個人、企業以至社會要作正面改變時,最需要的是沒有顏色、客觀準確的理據和事實,以作出“informed choices”。所以當我見到上周日,學聯的女代表在電視節目表示她「並不完全認識」禁制令等法律後果,頓時令我十分憂慮。當有人連後果都未清楚便行動,一定不是properly informed。我不是來自法律界,佔領的法律後果理應由行內人解釋。但我知道到海外留學申請學生簽證時,定會問到有否犯罪紀錄。很多跨國企業在招聘時,也會問及應徵者有否案底。我絕非歧視有案底的人,但如果公司牽涉到和誠信相關的法律訴訟,而公司又聘用有案底的人,就立時「水洗唔清」。因此,大部分跨國企業都會捨難取易,加上申請者往往不缺,沒有案底的總比有案底的人取錄機會較高。而且,法律後果肯定與造成的破壞成正比。佔領每長一天,造成的損失便多一分,隨時是年輕人一生都賠不起的索償金額。佔領區學生實在要有充分法律資訊,三思而行。

有論者指佔領反映民生欠佳,貧富懸殊、樓價高企。但始終今天不是03沙士。當年失業率高見8%,眼前是全民就業;當時通縮4%,一蚊雞都無人問津,但在佔領前很多食肆都要排隊。既然如此,經過這個月反思後,我們便更應努力覓地建屋、老人院、醫院及校舍等,著手解決問題。我實不希望港人發展出責難文化(blame culture),永遠相信「錯的是社會,不是自己」。年輕佔領者表示他們不要接受現實。現實對我而言,就如每次行山、上樓梯時我們都咒罵的地心吸力,除了接受以外,就是想辦法在現實下做到最好,例如買一對好的行山鞋。又如行山到一半,吃不消回頭下山既非道德妥協,也不需甚麼下台階,沒有必要牽扯到面子、尊嚴以至累人累事。

追求民主也不能不顧後果。這開埠百多年來本應最民主的一個月,卻諷刺地帶來非戰爭時期最多港人失去全面自由和法治的一個月。一位女性則師友人分享,曾有佔領區學生對她說,現今制度差劣,理應推倒重來,令她憶起30年前她白手興家時,還未有聯匯制度,中英談判期間她到銀行排隊兌換美元,當她在隊尾時匯率是5港元兌1美元,排到她時已差不多變成10兌1,財富貶值一半。今天她有自己的則師樓,聘請了很多出色的年輕人。現在是否因部分還未見過這從無到有、得來不易的成果的人,認為制度有問題,大家便要推倒重來,一步登天實行某種後果不明的制度?

佔領行動進入第五周(圖),初步數據似乎顯示佔領的「第四季效應」實會打擊經濟,越來越多人擔心香港前景。但客觀而言我們卻應樂觀。回歸17年,只走了港人治港50年的三分一,我們已面對眾多矛盾,現在正好停下來深切反思接着三分二的路途如何走下去;讓700萬香港好人,利用好的資訊,在這想過、試過、感受過、印證過的一個月,決定未來社會經濟和政治上,要用甚麼步伐、走甚樣的路,不用再憧憬,不需再估計和想像,大家都有共識,堅定自信、昂首闊步地實踐香港最美好黃金五十年這社會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