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1, 2015

「大落後」更要「大有為」

(刊於2015年9月21日的經濟日報及晴報)

我十分感謝上周《晴報》為HKGolden50舉辦了一個與逾400名市民的知識分享。參與者定是有心愛港的中堅分子,因這並非投資講座,聽了不會發達,但逾九成人都甘願坐足全場。我自知五音不全,魅力欠奉,能吸引到各位留下,只因內容「新鮮」。但對24小時生活在資訊爆炸的香港的觀眾,怎可能有相等於14個「午間新聞」的「新鮮」港事?這似乎反映了只專注政治爭拗的本港媒體,在傳播關鍵的社會、經濟、民生議題上,還需要加把勁。

未來環球經濟 只餘下小機遇

城市間的競爭有如球賽,若你時常贏第一,就不需「大有為」;但如果你大落後,就必須「大有為」!球賽輸掉會出局、降班;經濟輸掉則會關舖、炒人!同樣,若對手強勁,你也別無選擇,定要「大有為」。因就算對手暫時落後,但人家爭勝心強,明天就跑至和你並肩,後天便跑贏,大後天已絕塵而去。而今天令人擔憂的是,「大落後」和「對手強」都是港人面對的「雙剎問題」。
現時最重要是了解未來5至20年的世界大勢,世界不再像過去50年般機會處處,只會有「大危險」和「小機遇」。今後5至20年,世界需求增長有如只剩下幾碗白飯,只有少數競爭力強的城市,可在沉淪世界中脫穎而出。香港必須把握機會,「大有為」提升競爭力,為年輕人提供上流力,也為扶助老弱傷殘的社會開支做好準備。

旅客量續跌 恐爆結業裁員潮

眼前所見,香港隊的失球一個接一個:上周旅發局預期今年過夜旅客總人數倒退5%,若十一黃金周旅客持續下降的話,恐怕會出現炒人關舖潮。但競爭對手卻步步進逼,各種大型項目接踵而來。例如上海迪士尼宣布樂園面積是香港的3倍,還有最高最大的迪士尼城堡;北京新建環球影城,面積是新加坡影城的18倍;連本來只盛產生蠔和鯇魚的橫琴,也乘港珠澳大橋之便,興建長隆海洋王國,加上興建中的動物園,總面積將是海洋公園的近5倍。若你是旅客,大橋建成後,你會到香港、澳門、珠海,還是橫琴?
面對挑戰,香港的反應是擴建「蚊形」星光大道招架。但可惜,儘管有人願意管理這盤虧本生意,都有市民反對擴建,訴諸司法覆核!很明顯,最沒競爭力的,是既缺自知之明,又欠對外圍環境警覺性、坐井觀天的市民。

大學排名退步 基建滯後難追趕

此外,我們連大學排名都日漸落後。由2011年至今,素來是亞洲第一的港大由22跌到30位,而中大也由37跌至51位;但新加坡國立及南洋理工大學分別由28及58位升至比以前港大還高12及13位,不但亞洲稱冠,更超越耶魯、康奈爾、賓夕法尼亞州和哥倫比亞大學共四間長春藤名校!
兵敗如山倒。就連本來是港人驕傲、東方之珠標誌的國際機場,也因容量爆滿,影響服務質素,排名由第一跌至第七,比印度新德里機場還低。三跑本可增加容量,卻面對司法覆核,隨時延誤。
香港玩又輸、文又輸、武又輸,面對「大落後」,若港人懵然不知或知而不發聲,之前落後我們的強勁對手就會從後趕上。例如明年GDP或將超越我們的深圳,更可能升格為直轄市,讓最近身的對手突然吃了一顆「大力丸」,而這全國人均博士學位最多的城市可能獲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及能力。

周邊城市實力增 香港難苟安

我們正輸掉客源,對手卻「大有為」地增加硬件、改善軟件。偏偏,我們「不做『對』的(擴充容量),只做『易』的(趕客走)」。若要扭轉頹勢,不止政府,全民都要「大有為」,客觀明白到我們沒有把握好形勢的事實。
知恥近乎勇。筆者多次說過,香港眼前是個黑白分明、沒有中間的二分結局(binary outcome)。要不超越倫敦、紐約;要不成為下一個威尼斯。因為我們的對手實在太強,香港不力爭向上,就會一鋪清袋,沒有苟安的可能。偏偏,港人無論對於我們客觀上機遇有多龐大,或危機有多嚴重,都不經意地漠視。我希望未來幾季的經濟衰退能為大家敲響警鐘,為自己、家人、香港細思一下香港的需要和形勢,痛定思痛,重拾「大有為」,再次整裝上路,踏上全球最有活力、最繁盛、最人性化的國際都會之路。

Monday, September 14, 2015

從「被寵壞」的黃金五年中驚醒

(刊於2015年9月14日的經濟日報及晴報)

香港零售業近期開始出現危機,但政商團體只懂推卸,卻未有應對策略。

歷史上盛極而衰的城市和國家例子俯拾皆是:威尼斯、伊斯坦堡、底特律、日本……但能順勢而轉、重建競爭力、浴火重生的鳳凰則寥寥可數。這些舊日的盛城往往被勝利沖昏頭腦,或要維護某些既得利益者,而慣性的僵化思維令民、政、商對巿場趨勢大變視若無睹。當人人都「Feel the heat」時,改革時機已逝,競爭力更強的對手早已全數接收新機遇,除盛城已變過去式外,還接收放棄昔日盛城而另擇良木而居的精英及商家,此消彼長下增强自己的動力,也加速對手滅亡。

而過去5年,港人似乎也被黃金五年(2010至14年)的好境寵壞,形成一定的思想僵化,面對來勢洶洶的衰退也不肯快步作出正面、有力的改進。若未來幾季可能出現的衰退都未能改變這態度,恐怕將會是香港加入「盛極而衰聯誼會」的歷史時刻。

缺乏危機意識 競爭力陷僵化

過去5年,我們受惠祖國結構性增長帶來的機遇,令香港得以在沉淪世界中成為一顆耀眼之星。當各個發達國家長期面對失業、通縮、減薪之苦時,香港卻獨善其身,人人受惠:⑴5年間,10%港人由失業變成全職就業;⑵家庭入息中位數上升三分之一,是香港史上最好的均富成績;⑶綜援受助者人數減少了21%,10萬人因為家人有工作,得以重拾尊嚴;及⑷當全球經濟衰退及赤字連連時,我們的財政盈餘卻屢創新高。

不過在這好景銅板的另一面,香港卻因需求旺盛,但所有商、民用樓宇不足、勞動力短缺而面對長期通脹,人人要忍受加租及一員難求之苦。過去幾年,全球需求近乎零增長,有貨沒人買、有人才卻沒人請,因而面對通縮威脅,我們卻完全沒有迎好而上,投資這盤明明能愈做愈賺的生意,造大造好;為年輕人的上流力、為社會贏取更多資源來照顧與日俱增的長者、為老中青三代人作出最好結果的投資決定。

過去5年人人飽暖,全民就業,我們全沒思考要做甚麼來鞏固這個好勢頭,反而日益聚焦政治而非經濟民生之上,更出現「不做對的,只做易的」行為。例如零售總額5年增加80%,但零售面積同期只增加1%,沒有政黨、議員、傳媒,為我們爭取興建商場,增加就業、加薪機會和生意;反而本末倒置,嫌生意太多,有議員及傳媒更鼓吹本土為上,高調提出「趕客」。他們更將「發展」二字妖魔化,而把因沒有或不夠發展而引伸出來,諸如高樓價、通脹、領匯等問題都「賴」在內地人身上,民生經濟事事政治化,幾乎凡事都司法覆核,令製造土地、增加硬件的計劃舉步維艱。

邁結構性轉變 應拓高科技經濟

若民、政、商三個可幫香港增加競爭力的界別,其中任何一個缺乏對我們前途全面、客觀的認知,該界別定會阻礙香港順勢而轉。目前認知最不足的是市民,其次是政府、商界。700萬港人有責任多替家人和社會想一想:未來5至20年,幾個巨型的環球結構大勢,將會把現在的盛城重新「執位」,而只有少數能駕馭人口老化、債務負擔,又能繼續支持高增長的高科技經濟城巿,才能為巿民創建人性化的安樂窩。

過去5年的經濟表現證明香港合資格進入盛城爭奪戰的決賽周。若港人仍沉醉於黃金五年的好景,連衰退都未能讓我們驚醒,從而清晰、冷靜、客觀、誠實地為自己、家人、社會的前路做建設性的策略部署,我們只好為香港盛極轉衰的關鍵時刻,下個「死於安逸」的註腳。

Monday, September 7, 2015

僵化不斷 飯碗難圓 (五)

(刊於2015年9月7日的晴報)

盲目趕走遊客,對已經疲弱的本地零售,只會加速沉淪。

正當未來5年內,大家會開始面對一輩子從未遇過的發達國家經濟結構性長期停滯,亦因此是最應重拾危機感、世界觀和廣闊視野來處理之時,港人的視野卻愈來愈狹窄,聚焦在一兩個本地格子、小眾議題。對於近幾年香港喪失競爭力懵然不知,我們從沒三思過關乎老中青三代的關鍵議題,更不明社會民生已受嚴重威脅。

舉例說,長者人口會在15年間翻一番到多於200萬,同時安老院舍宿位卻在近年不增反減。但大家卻似乎對自己家中徐徐老去的父母視而不見,未見有甚麼孝子為父母上街爭取長者設施,當然更不會環顧我們的競爭對手在做甚麼,可以作為借鏡—今年新加坡財政預算案撥款承諾在5年內增加安老院舍宿位70%。

政治非萬能 衰敗難扭轉

此時此刻,香港人都應審視一下自己有多盲目:這幾年你有沒有全觀地看過香港需要?有沒有想過自己和家人未來幾年要走的路及作為兒女的責任?那麼,當長者將增加一倍時,為何安老院舍宿位不增反減?還有,是不是所有社會及家人的問題都可以政治解決?就算你認為「是」,我也提議你要做一點風險管理。萬一政治不像你所想那樣,不是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藥,最低限度你不應賠上家人的幸福,起碼要選定一個將來仍有競爭力的城市移民為上。因為,即使香港屆時有歐美甚或更完美的選舉制度,相信都只會是個失業嚴重、老弱傷殘無所照顧的「頹城」。

最近有學術研究指從2010年起,美國97%的優質工種都落到持大學學歷的人手中。這趨勢只會持續,而貧富懸殊只會日益嚴重。相比下,香港的經濟,93%都是服務業,但只有22%的15歲以上人口持大學學位。在今天知識型經濟的世界,單靠本地小小的腦力本來不可能大量創富,更遑論要均富。我們勞動力的「知識出口」不足,可幸過去幾年「顧客入口」蓬勃,為我們大量中低技術的就業人口帶來可觀的收入增長,其中低薪一族的得益最大。很可惜,這全球獨一無二的均富機會,現在隨着一批熱血青年和販賣仇恨的政客所推動的直覺趕客行動而告終。

不理世界大勢 沉溺小島思維

香港700萬人的福祉,是要洞悉全球70億人面對的未來大勢。未來5至20年,最重要的趨勢肯定是將主宰環球經濟增長的「中國中產人口」崛起。當發達國家的經濟被人口老化和債務拖累,無甚增長時,我們最重要的顧客肯定是我們的鄰居。若在這最需要靈活的時間,我們卻以偏概全,不看客觀事實;任由政客當道,沉溺於「逢中必反」,相信「所有問題,政治解決」,那我們就引入了百多年來從未見過的思想僵化。

面對未來世界經濟沉淪大勢和激烈競爭的疾風,香港勢必由以往的勁草變成老樹,不出幾年便會折斷倒下。

‪#‎零售‬ ‪#‎香港‬ ‪#‎競爭力‬ ‪#‎新加坡‬ ‪#‎宿位‬ ‪#‎長者‬ ‪#‎政治‬ ‪#‎大學‬ ‪#‎中國‬ ‪#‎中產‬